俱會一處

豐田移民村日人墓園

  位於豐裡國小校門西側對向約50公尺前方的小巷內,曾有座建於日治時期的墓園,戰後日本人陸續返回日本,而這座墓園就成了廢墟。後來由今地主吳福壽先生購買及租用附近土地。園區內原有數座使用大型原石所豎立的家族墓碑,於民國98年在地方文史團隊的努力及獲得地主的同意之下,將這片由墓園改為菜園的區域,重新規畫為一座紀念公園,在整地的同時,又有幾座原石墓碑出土,並重新立上。

  目前留有當年拆除時保存下來的松林家族墓碑,墓碑正面寫有「俱會一處」,下方則寫有「松林」兩字及其家徽;墓碑背面刻有「昭和十年七月吉日建之」,側面則刻有「臺灣初代昭和九年十一月二十日亡為吉野」。

  另外還有一座香月家族的墓碑,當時從日本移民到台灣的日本人幾乎都過著很辛苦的生活,加上環境不適應及水土不服、傳染病等關係,許多移民紛紛生病過世,香月家族有可能因為傳染病或是水土不服而染病死亡。在墓碑的側面刻寫著家族成員的姓名,墓碑上年長的有60歲,最小的才1歲,一共8人,於昭和十四年七月建之。另一座則是平井氏家族的墓碑,使用大理石原石製作,正面刻有「南無阿彌陀佛」的字樣;石碑後刻有「臺灣初代平井廣吉大正十二年二月三日亡平井はっ享年四十四才」等字樣;側面還有「昭和十一年十一月建之」,另外還有幾塊墓碑基座的石塊。

  「俱會一處」一詞史於佛教阿密陀經中,日本人對家庭的觀念很重,覺得肉體毀滅,但精神常駐,故親人過世後通常葬在家中後方。俱會一處,含有過世先人與在世族人聚會的意思。